健康專欄

Columns

# 直肛科

痔瘡的迷思

迷思 #1痔瘡會變成癌症嗎?

真相:痔瘡是正常組織經年累月使用後,結構產生了變化,導致各種症狀。癌症是細胞無止境異常分裂引起組織的變化,雖然症狀可能相似,但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疾病。痔瘡是良性的,癌症是惡性的,痔瘡不會變成癌症。

 

迷思 #2 痔瘡很難治癒

真相:痔瘡主要是腫脹的靜脈,隨時間而慢慢發生變化。針對不同程度的痔瘡有不同的治療方法。輕微的在家裡處理注意即可,也有在門診的治療方法,到比較嚴重的手術治療。重要的是要去除導致痔瘡的原因。只要願意接受治療,去除不適的症狀,對痔瘡而言,就是痊癒。重要的是如何維持良好的生活、飲食、與排便習慣,避免其再發。

 

迷思 #3 俗話說「十男九痔」,所以只有男生容易得痔瘡

真相:這種說法錯誤而且沒有根據。只要生活習慣不好、有慢性便秘、飲食中水份與纖維不夠,男女得到痔瘡的機會是相同的。女性比較羞於提到自己的症狀,主動求診也較少,感覺上罹患的人好像比男性少,實際上,多數女性的一生會經歷懷孕過程,她們患有痔瘡的機會甚至高於男性。

 

迷思 #4 只有年紀大的人才會得痔瘡

真相: 雖然50歲以上的人有半數經歷過痔瘡,但年紀漸長絕不是發生痔瘡的唯一因素。懷孕的婦女、慢性便秘的年輕人患痔瘡的比比皆是。人們關心年紀大了會有痔瘡,與其擔心未來,不如從年輕就開始注意。每天足夠的飲食纖維、水份、適度的運動、不要漠視便意,是正常排便的四項基本要求。

 

迷思 #5 我每天吃很多蔬果,所以我不會得痔瘡

真相: 雖然纖維是預防痔瘡的重要因素之一,但不是唯一的因素。如廁的習慣不好也有重要的影響。馬桶時間坐得太久,解便出很大的氣力,都易促使痔瘡發生。更要注意的是,隨著纖維的增加,水份也要跟著增加,每天至少要喝2500cc。

 

迷思 #6 我不能運動,因為我有痔瘡

真相: 規律的運動可以幫助避免便秘及體重增加,有利於排便,因而預防痔瘡發生。但有一種運動例外─舉重。舉重時要閉氣,會增加腹壓,引起痔瘡並加重痔瘡。要找一個好教練,教你正確的呼吸與用力方法,才不會將壓力作用於骨盆腔,引起直腸的壓力增加。

 

迷思 #7 治療痔瘡一定要手術

真相: 美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指出,治療痔瘡的關鍵在於飲食的改變與生活形態的調整。真正需要手術治療的病例少於10%。如果保守居家療法無效時,有些簡單、快速而有效的方法可能比手術更適合這些病人。

 

迷思 #8我大便沒有流血,怎麼會有痔瘡

真相:大便出血,不見得一定是痔瘡;大便沒有出血也不見得沒有痔瘡。痔瘡可以分為兩種類型:一種是出血型,另一種是非出血型,又稱凸起型,當它嚴重到某種程度後,排便完會覺得肛門口有個小球或小肉瘤。沒有出血,也沒有其他症狀,只能說痔瘡還在早期,診斷要透過肛門鏡檢查。如果有出血,就不僅僅是要診斷痔瘡,更要排除其他更嚴重疾病的可能。

 

迷思 #9 肛交會引起痔瘡

真相:沒有證據顯示肛交會引起痔瘡,但肛交會讓已經存在的痔瘡變得更嚴重,摩擦會使脆弱的痔瘡黏膜受傷,導致痔瘡的症狀加重。

迷思 #10 痔瘡會遺傳

真相:痔瘡是否具有遺傳性,目前尚無定論。有的學者認為,一個家族中患痔瘡的人數較多,可能與該家族的人靜脈壁先天性薄弱,血管壁內彈性纖維少,膠原纖維多,缺乏彈性,不能耐受血管的壓力,在基本相同的條件下易擴張而形成痔瘡。但亦有學者認為這些推理不足以證明痔瘡有遺傳性。這個問題尚需作進一步研究。可以確定的是一家人居住在一起,生活環境、飲食習慣都相近,反而促成發生痔瘡的條件。

 

迷思 #11痔瘡會傳染嗎?

真相:不會的。有些傳統舊觀念,痔瘡患者坐過的椅子,一般人坐了之後就會感染,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。痔瘡是肛襯墊構造的改變引起的疾病,感染一定要有微生物,兩者風馬牛不相及。否則我們每天坐不同的椅子,人人都被傳染了。

 

迷思 #12 報章雜誌常有「祖傳秘方免開刀、免住院治癒痔瘡」,可信嗎?

真相:痔瘡一旦發生,不會憑白無故的消失。祖傳秘方其實是一種腐蝕劑,將腐蝕藥劑點在痔瘡上,讓痔瘡壞死、腐爛,而自動脫落。這已經是非常落伍的治療方法,古埃及與中國都有使用過。因為腐蝕藥滲透無法控制,連好的組織都會被破壞殆盡,因而引起肛門皮膚嚴重缺水,形成斑痕收縮。輕者傷口癒合後,肛門狹窄,排便困難,且不能根除痔瘡;重者腐蝕藥滲透到直腸內,引起直腸壞死,甚至須另做人工肛門,才能解決排便問題,此種「秘方」非常危險,千萬不要輕易嘗試。